又到一年毕业季,应届大学生找工作就业,选择人生方向的时候,但是有些大学生准备直接全职投资。
据新华社客户端6月14日晚消息,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怀定逝世,享年71岁。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1988年初,一位每个月拿到41块钱固定工资,在国企打工的上海人,在反复徘徊犹豫之后,还是不甘心自己贫穷的现状,向自己所在单位递交了辞职申请。
那时,他的名字叫杨怀新。
杨怀新说:“辞职了以后,我当时订了好多报纸,七十几种,我看到《金融时报》上登了我们1988年4月21日开放国债市场。”
下面是一张1985年发行的国库券,发行的目的是用来向社会募集资金,支持国家建设。
1988年4月21日,中国在上海、重庆、深圳等7个城市,正式开放国劵转让市场,当天一大早,杨怀新就跑到证券营业部交易国债。杨怀新说:“我买了2万块国债以后,因为第一次买,心里边总有点忐忑不安的,到了下午我去看看吧,看看呢,已经涨到114块了。”
这一天,杨怀新挣了800块,相当于当时自己在厂里干将近两年的收入,从这一天开始,杨怀新对财富的渴望真正被激发了。回望过去,他总是说,是自己怀定了对改革开放的希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改名叫杨怀定。他说:“我就用怀定做职业投资者。”
发现国库券这个金矿之后,杨怀定非常兴奋,拿着筹集来的资金,杨怀定穿行在上海到合肥的火车上,他晚上离开上海的家门,坐上火车,直到天亮才能到达合肥,收好国库券之后,回到上海的证券公司卖掉,然后再次出门。
在那个人们月平均工资只有几张大团结的年代里,杨怀定的家里却和银行一样用上了点钞机。经过半年多没日没夜的拼搏,杨怀定发现把借来的钱还掉之后,他的财产变成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此时的杨怀定又夜不能寐了,因为他害怕自己被扣上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的帽子,头脑冷静下来的他去了两个地方,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市税务局,询问自己的操作是否合法,是否需要纳税。
从买卖国库券每天进出上百万元资金到成为当年股市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从投机者到专业的投资者,杨怀定就这样成就了一段杨百万的传奇。
又到一年毕业季,应届大学生找工作就业,选择人生方向的时候,但是有些大学生准备直接全职投资。
投资理财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不管是青少年,中年,甚至老年群体都会想到为自己投资赚取中间的盈利,但是也不能过度去炒股炒币,谨慎投资,高收益带来的必然是高风险。
所以应届毕业生应当把握自己的应届毕业生机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股市不是赢就是输,相信只要坚持就是胜利。
评论列表(0条)